欢迎您,访问岳西人大!

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关于岳西县全域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09-28 09:09:59     来源:   点击:

为扎实推进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找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全县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调研组于5月份分别深入黄尾镇、来榜镇、青天乡、河图镇等有关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形式,就我县全域旅游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高位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顶层设计、创新融合发展,以创建促进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先后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安徽省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红色旅游县等荣誉称号,已建成的景区景点超过20个,其中,4A景区5个,3A景区5个,青云峡景区通过了4A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价,河图镇成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我县全域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顶层设计,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坚持将大旅游作为首位度产业,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个月研究或调度一次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编制了《岳西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大别山风景道(岳西段)规划》,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岳西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应对疫情影响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十条措施》等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设立岳西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为我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规划保障。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各类资金10多亿元,用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二)强化项目建设,全域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全域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国、省道改造提升工程有力推进,济广高速和岳武高速纵横全县,黄沙岭隧道建成通车,六庆高铁开工建设,城乡路网不断优化升级,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别山旅游风景道(岳西段)项目完成规划设计,河图段已建成并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的“彩虹路”。二是全域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旅游厕所、旅游标识和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已建成分布在全县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和旅游道路沿线的旅游厕所142座,基本满足游客需求。县旅游集散中心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项目已完成招标,正在动工建设。三是全域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明堂山玻璃桥、天峡杜鹃花海、天悦湾养生康体等差异化项目相继推出,大别山烈士陵园、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初心与使命教育基地(王步文故居)、请水寨暴动旧址等红色景区实现升级改造。四是一批重大文旅项目落户岳西。其中,上海金茂集团、浙江蓝城集团、融创集团、开元集团、浩创集团、金陵集团、大汉隆城集团等纷纷落户岳西,集养生养心、修身健身、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和红色教育于一体的多业态旅游开发体系逐步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红叶,冬泡温泉、滑雪,四季有景,全年可游。

(三)强化宣传推介,全域旅游城市形象日益鲜明。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大别山(安徽•岳西)映山红旅游文化月系列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奋力拓展武汉、合肥及长三角客源市场,“云上岳西 康养福地”特色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渐成规模,彩虹瀑布亲水旅游文化节、天峡重阳登山大赛、天悦湾温泉文化节等景区节庆活动不断,主簿、姚河、毛尖山、中关、菖蒲等乡镇的茭白文化节、茶叶文化节、葡萄采摘节和翠玉梨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四)助力脱贫攻坚,“旅游+”产业效应不断放大。一是探索建立旅游扶贫模式。立足于“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将旅游扶贫作为十大产业扶贫工程之一,探索出的“政府引导、景区带动、精准扶持、景村互融”的旅游扶贫模式,为旅游业带动贫困人口致富提供了启示。该经验在全省首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会议上交流推介。二是借助政策促发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旅游扶贫重点村等政策福利,建设龙井山居、白云山庄等特色乡村民宿,支持贫困群众开展旅游服务脱贫致富。三是发挥“旅游+”带动作用,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通过实施“旅游+农林+康养+文化+体育+工业”等发展模式,先后创建省优秀旅游乡镇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8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65家,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6个,形成了乡村旅游集聚区8处。岳西翠兰、养生布鞋、麻滩河月饼等评为省旅游必购旅游商品。

二、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在全域旅游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全域旅游发展方面

1.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不够全面务实。一些乡镇和工作部门对全域旅游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理解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全县一盘棋”的思想,资源开发、产品创新、市场开拓、旅游组织等方面尚未形成一体化格局和整体化优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还不到位,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有待融合,景区之间存在旅游资源同质化、产品类同化的倾向,有的优质旅游资源长期闲置,旅游资源集约开发利用还不高。

2.全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还不够全面。全域旅游资源未有效整合,旅游企业单兵作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与农业、工业、康体等领域高渗透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文化旅游融合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实现“岳西特色”的定位还缺乏推进措施。观光游览的多、休闲度假的少,游客驻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较低,属典型的“路过型”旅游,“目的地型”旅游尚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景区经营、旅游服务、文化传播、酒店餐饮、娱乐保健等配套服务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影响和制约了全域旅游带动功能的发挥。

3.全域旅游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大。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初见成效,但还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没有5A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引领,旅游企业整体规模及市场影响力较小。景区发展模式单一,缺乏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旅游娱乐项目,没有形成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业态单一化、产品同质化、服务简单化,档次不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元素与乡村旅游结合上需加强特质化创意和市场化开发。民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规模档次、品牌特色、文化品位方面与其他好的地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4.全域旅游产品供给还不够完善。高端会议型酒店、度假酒店、精品文化酒店、特色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不健全。旅游纪念品开发层次不高,没有明显地域特色、叫得响的品牌。旅游购物体系尚不完善,缺少购物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尚未在游客心中形成认知、固化形象,边体验边购物的项目少,经济效益有待提升。

(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面

1.创建的氛围不够浓,创建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尽管建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但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成员单位融入、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的机制运行不够顺畅,旅游管理综合协调职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没有形成创建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2.创建基础设施短板依然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一是规划混乱。乡镇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与全域旅游规划不能有机衔接;二是多数项目建设还处于招投标阶段,推进的速度不快。三是旅游客运能力弱,未开通旅游专线,景点之间通达条件较差。四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停车场、咨询服务中心、交通标识、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滞后,尤其是旅游厕所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现象较普遍。

3.旅游人才队伍短缺,软件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旅游发展需要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能创业、技能强的优秀旅游领军人才队伍。县内大部分旅游企业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亟待提升。

三、意见与建议

(一)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域统筹,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一是创新领导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领导干部“旅游工作账单”制度,每人都有一份旅游工作账单,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评账、晒账”。二是修订完善《岳西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切实发挥规划带动引领作用。三是扎实做好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查缺补漏和资源等级的再评定,构建最新的岳西旅游资源数据库,为旅游产业开发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奠定基础。四是强化政策奖补,扩大旅游发展基金规模。发挥奖补政策的杠杆作用,及时兑现原来奖励政策,修订完善《岳西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五是创新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提高考核权重,对乡镇和部门实行分类考核,激发全县各级各单位旅游发展和创建积极性、主动性。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景区景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提升我县旅游产业服务质量。

(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全域康养旅游目的地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在建系列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妙道康养、明堂康养、浩创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于建设用地等制约因素,进展缓慢。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切实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要统筹资金、项目、政策等要素保障,破解“审批难、用地难、拆迁难、融资难”等老大难问题,发改、财政、住建、交通、农业、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对涉旅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合力推进项目落地建成。二是加大培育5A景区力度。“十四五”期间,要聚光投射,制定奖补政策,支持明堂山景区创成国家5A 景区。同时,支持司空山、青云峡等按照5A标准进行规划打造,整体提升岳西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在大别山区域乃至全国旅游中占据先进位置。三是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立足市场喜好、数字技术发展、疫后文旅市场变化,聚焦文旅+遗产、文旅+文创、文旅+体育、文旅+夜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开发需要,成立相应公司专业化运营,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类型。

(三)全力对标对表创建任务清单,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一是要对照创建标准和已通过验收的县区工作经验,找准差距,精准定位,逐项落实创建任务。重点是旅游品牌打造、智慧旅游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宣传营销,确保创成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加强对创建所需工作经费、项目建设经费和旅游营销资金投入。三要围绕“云上岳西 康养福地”全域旅游品牌建设,增加宣传资金投入,大力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挥最大宣传效应。加强同主流媒体合作,借节会搭好台,让企业唱好戏,充分调动旅行社、涉旅企业、旅游团体、行业组织的积极性,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宣传,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配合”的立体营销体系。

(四)全力推进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内涵。一是建立文化旅游专家人才智库。积极邀请国内行业权威专家、教授、旅游企业家和县内专家学者组成县旅游人才高端智库,为全县旅游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品牌建设等重要专题研究出谋划策。二是通过资金政策支持、开展业务交流、强化岗位练兵、参加研修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我县高端旅游人才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干扰景区正常经营和强拉游客、强行拼客等欺行霸市行为,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五)全力推进“旅游+”全域融合,增强全域旅游发展后劲。一是加快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一批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购物、户外运动、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开发城区“夜游”项目,指导景点景区开发参与性、展示性、情景性和文化体验型项目,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吸引游客驻足。二是要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向乡村旅游项目倾斜,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水平。积极培育景区辐射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三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围绕茶、桑、菜、药、猪、果、瓜蒌七大农业产业链,开发一批面向自驾车游客的“后备箱”优质农特产品。发挥文创设计点石成金的作用,开发一批标志性文创产品。拓展线上线下两大市场,支持特色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商业街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